1.定义和病因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胆囊管梗阻主要因结石嵌顿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浓缩,刺激胆囊黏膜引发炎症。细菌感染多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可通过胆道逆行或血行感染胆囊。此外,严重创伤、大手术后、长时间禁食等因素可使胆囊排空延迟,胆汁淤滞,也易诱发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常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约90%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结石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导致胆囊壁反复发生炎症、修复,逐渐形成慢性炎症改变。另外,胆囊排空功能障碍、胆囊管异常等也可导致胆汁排出不畅,引发慢性胆囊炎。
2.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疼痛常突然发作,呈持续性胀痛,可阵发性加剧,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39℃,少数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体格检查时,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慢性胆囊炎症状相对不典型,多数患者有胆绞痛病史。平时可出现右上腹隐痛、胀痛,疼痛程度较轻,时有时无,也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部分患者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气、厌油腻食物等。体格检查时,右上腹可有轻压痛,Murphy征可呈阳性,但不如急性胆囊炎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