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急性期需规范清创、评估后实施补液抗休克等基础生命支持并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创面修复有自体皮移植及人工皮肤替代物策略,瘢痕防治包含压力治疗及硅酮制剂使用,功能康复训练创面基本愈合后尽早开展且依特殊病史调整方案。
一、早期综合处理
烧伤急性期需立即规范清创,清除创面污染物与坏死组织,依据烧伤面积、深度等评估实施补液抗休克等基础生命支持,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此阶段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儿童烧伤需精准补液以防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则需关注脏器功能对补液的耐受情况。
二、创面修复策略
1.自体皮移植:依据创面状况选择刃厚皮、中厚皮等不同厚度皮片移植,自体皮移植促进创面闭合,减少瘢痕形成风险,自体皮源获取需依烧伤面积规划,病史含免疫相关疾病者需个体化处理皮片存活及愈合。
2.人工皮肤替代物:可作为临时覆盖物为自体皮移植争取时间,儿童使用时需考量生物相容性及对皮肤生长的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使用异体皮或异种皮移植时需密切观察免疫排斥等反应,依不同病史患者个体化处理。
三、瘢痕防治措施
1.压力治疗:创面愈合早期即使用压力衣、压力套等持续压迫瘢痕,压力需适中(每日佩戴≥20小时),儿童佩戴需调整尺寸避免影响肢体发育,老年人需保证压力装置贴合。
2.硅酮制剂:使用硅酮凝胶、敷料等水化减轻瘢痕增生,涂抹需均匀覆盖瘢痕区域,儿童使用注意避免误吞,不同年龄患者对硅酮制剂耐受性无显著差异。
四、功能康复训练
1.早期介入:创面基本愈合后尽早开展,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训练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循序渐进,儿童需家长配合保障安全有效,老年人康复训练轻柔缓慢防加重损伤。
2.特殊病史调整:伴神经损伤等病史者,结合神经修复情况调整方案,可能需联合物理治疗延长康复周期,依不同病史患者精准制定功能康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