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由新生隐球菌感染引起,该菌经呼吸道吸入传播,免疫功能正常者吸入后多不发病,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儿童、老年人及常接触鸽粪等富含隐球菌环境或处于卫生条件差、隐球菌孢子浓度高场所的人群易感染。
一、病原体方面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酵母样真菌,其外膜含有多糖荚膜,这一荚膜结构有助于它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该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进行传播,当健康人吸入含有新生隐球菌孢子的气溶胶后,孢子可到达肺部引发感染。
二、宿主因素影响
1.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吸入新生隐球菌孢子后并不发病,这是因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隐球菌的侵袭。但对于一些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由于其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就更容易受到隐球菌的感染而引发肺隐球菌病。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对隐球菌的易感性显著增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处于被抑制状态,无法有效应对隐球菌的感染,从而增加了患肺隐球菌病的风险。
2.年龄因素:一般来说,各年龄段都可能感染,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中可能有差异。对于儿童群体,免疫功能相对不完善,若接触到隐球菌孢子,相比免疫功能健全的成年人更易感染发病,但总体而言,肺隐球菌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而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也可能成为肺隐球菌病的易感人群。
3.生活方式因素:经常接触鸽粪等富含新生隐球菌环境的人群,如鸽舍饲养人员等,由于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多,感染肺隐球菌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此外,长期处于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隐球菌孢子浓度较高的场所的人群,也可能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