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分为感染性肠炎和非感染性肠炎,感染性肠炎中病毒感染性肠炎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炎主要对症支持治疗,细菌感染性肠炎如大肠杆菌、沙门菌肠炎需根据病情合理用抗生素;非感染性肠炎中饮食因素引起的肠炎调整饮食可缓解;七岁小儿患肠炎要特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用药按儿童特点,密切观察病情,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
一、感染性肠炎
(一)病毒感染性肠炎
1.轮状病毒肠炎: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果是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可使用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黏膜。
2.诺如病毒肠炎:同样以对症支持为主,呕吐严重者可短暂禁食,然后少量多次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脱水时及时补液。
(二)细菌感染性肠炎
1.大肠杆菌肠炎:如为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等,但需严格遵医嘱,因为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
2.沙门菌肠炎:轻型感染可通过调整饮食等观察,较重者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等,但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二、非感染性肠炎
(一)饮食因素引起的肠炎
1.调整饮食:如果是因饮食不当引起的肠炎,如进食过多油腻、刺激性食物等导致的腹泻等症状,需调整饮食结构,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一般调整饮食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七岁小儿肠炎,要特别注意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因为小儿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腹泻呕吐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用药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大便情况等,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高热、频繁呕吐、严重腹泻导致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