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用于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等;介入治疗有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适用于单纯二尖瓣狭窄且符合相应条件者)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用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且手术风险高者);外科手术治疗包括二尖瓣置换术或修复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患者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介入治疗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适用于单纯二尖瓣狭窄且瓣叶活动度较好、无明显钙化、无严重二尖瓣反流的患者。通过球囊扩张使粘连的二尖瓣交界分离,增加二尖瓣口面积,改善血流动力学。例如,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若符合相应适应证,可考虑该介入治疗方法。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主要用于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且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通过导管将人工主动脉瓣输送至主动脉瓣位置并释放,替代病变的主动脉瓣。这种方法创伤相对较小,适用于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不适合传统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
二尖瓣置换术或修复术
对于二尖瓣病变严重的患者,若适合修复的情况可行二尖瓣修复术,尽量保留自身瓣膜;若无法修复则需行二尖瓣置换术,替换为人工瓣膜。例如,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二尖瓣严重病变的患者,根据瓣膜病变程度选择修复或置换手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
当主动脉瓣病变严重时,需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将病变的主动脉瓣替换为人工瓣膜。对于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或退行性变等导致的严重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时需更谨慎评估手术或介入治疗的风险,综合考虑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多方面情况;儿童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需更加精准,药物选择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例如儿童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适应证相对较窄,外科手术也需充分考虑对儿童未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