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有全身感染表现(发热、乏力消瘦等)、心脏表现(心脏杂音、心力衰竭等)、栓塞表现(动脉栓塞相关症状);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长疗程、杀菌性、联合用药,疗程4-6周及更长)和手术治疗(出现严重心脏并发症等情况时考虑,如瓣膜置换术等,小儿需评估耐受情况)。
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表现
(一)全身感染表现
1.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有发热,热型不规则,可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也有呈弛张热伴盗汗,年龄较小患儿发热可能不典型,新生儿可仅表现为拒食、体重不增等。
2.乏力、消瘦:由于感染消耗机体能量,患者常感乏力,体重逐渐下降,小儿生长发育可能受影响。
(二)心脏表现
1.心脏杂音:几乎所有患者均可闻及心脏杂音,多因原有基础心脏病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引起,杂音性质可因赘生物的生长而发生变化。
2.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瓣膜受累、瓣周脓肿等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引起心脏负荷加重,小儿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可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肝大等表现。
(三)栓塞表现
1.动脉栓塞: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可随血流栓塞不同部位的动脉,如脑栓塞可引起偏瘫、失语等;肾栓塞可出现腰痛、血尿等;脾栓塞可有左上腹疼痛等。小儿各器官相对娇嫩,栓塞后可能出现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
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法
(一)抗生素治疗
1.用药原则:早期应用,足量、长疗程用药,选用杀菌性抗生素,联合用药。一般疗程为4-6周,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或真菌性心内膜炎等情况疗程需更长。
2.常用药物:如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等,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出现严重心脏并发症,如瓣膜穿孔、严重瓣膜反流导致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真菌性心内膜炎、反复栓塞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如瓣膜置换术等。小儿患者手术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耐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