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需进行病史与症状询问,包括受伤机制、时间、地点等病史及肿胀、疼痛、畸形等症状;体格检查要进行局部和关节活动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X线是常用方法,CT可显示复杂骨折三维结构,MRI用于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情况。
症状:受伤部位多表现为肘部肿胀、疼痛、畸形,可伴有功能障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时,肘部可出现明显肿胀,有时可摸到骨擦感,肘部外观可能呈现肘后三角关系改变等畸形表现。
体格检查
局部检查:观察肘部有无明显肿胀、淤血,皮肤有无擦伤、破损等情况。触诊时可发现骨折部位压痛明显,有时能触及骨折端,注意有无骨擦音或骨擦感,但检查时要轻柔,避免加重损伤。对于儿童患者,因骨骼柔韧性不同,体征可能与成人有差异,检查时需更加细致。
关节活动检查:检查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情况,可发现骨折后关节活动受限。由于骨折导致局部结构异常,关节正常活动会受到影响。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常用方法。正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的类型及移位情况,能看到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端的对位对线关系等。侧位X线片可清晰显示肱骨髁上骨折是伸直型还是屈曲型等不同类型,对于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可能因骨骼发育情况略有不同,但基本能明确骨折的基本特征。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肱骨髁上骨折,尤其是骨折块移位复杂、涉及关节面等情况时,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三维结构,明确骨折端的细微移位、关节内骨折情况等,有助于更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当怀疑有骨折端嵌入软组织或关节内有小骨折块时,CT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MRI检查:一般在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时考虑进行。MRI可以更好地显示周围软组织如肌肉、神经、血管等的损伤情况,对于判断是否有神经受压、血管损伤等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常规诊断中,X线和CT往往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