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症状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方面有不同,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后情况各有特点,可通过这些方面鉴别两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表现多样,部分患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体温可达到38℃以上,甚至更高,还可能伴有干咳、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不同变异株感染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上述症状相对更为常见。
流行病学史方面
普通感冒:通常是由于受凉、劳累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一般没有明确的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等特定流行病学关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比如在发病前14天内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或者在同一时间段内有聚集性发病的情况,如有家庭聚集性发病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方面
普通感冒:一般血常规检查多无明显异常,若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病原学检查通常不会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呈阳性,这是明确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同时,部分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可能会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改变。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症状上可能不太容易区分,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儿童中的表现也各有不同,有的可能以发热、乏力为主,有的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等。对于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需要更加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因为老年人感染后更易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若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测来鉴别。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感染后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可能使基础疾病加重,所以更要重视对症状的观察以及及时进行鉴别诊断,以便采取相应合适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