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可引发肺气肿,其病理机制包括气道炎症影响致气道狭窄阻塞使肺泡过度膨胀及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致肺组织结构破坏,成年患者要戒烟避污染、及时治感染,儿童患者要加强护理、及时就医防病情迁延。
病理机制关联
气道炎症影响:慢性支气管炎时,气道黏膜反复炎症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纤毛粘连、倒伏,黏液腺增生肥大,分泌亢进,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管腔狭窄。炎症还会波及周围肺组织,引起细支气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使细支气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小气道的这种病变会造成通气功能障碍,吸气时细支气管扩张,气体能进入肺泡,但呼气时细支气管过早闭合,气体排出受阻,肺泡内压力持续升高,肺泡过度膨胀,弹性减退,最终形成肺气肿。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内炎症反应会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蛋白酶,如弹性蛋白酶等,正常情况下抗蛋白酶系统(如α-抗胰蛋白酶)能抑制蛋白酶活性,维持肺组织的结构稳定。但在慢性支气管炎状态下,蛋白酶产生过多或抗蛋白酶产生不足,导致蛋白酶对肺组织中的弹性纤维等结构破坏,使肺泡壁弹性降低,容易形成肺气肿。
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成年患者:成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发展为肺气肿的风险增加。在生活方式上,需严格戒烟,因为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持续吸烟会加重气道炎症和肺组织损伤。同时要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的吸入。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控制感染,减缓病情向肺气肿进展。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也需重视。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慢性支气管炎更易累及下呼吸道及肺组织。家长要加强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一旦发现儿童有咳嗽、喘息等慢性支气管炎表现,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迁延发展影响肺部正常发育,降低未来发生肺气肿等肺部疾病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