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病理表现与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相关可致颈动脉狭窄影响脑部供血增脑缺血风险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应用一级预防针对10年心血管病风险高无禁忌证人群可考虑小剂量预防二级预防既往有相关事件患者通常需长期服用但存在出血风险使用前需评估出血风险综合个体情况权衡利弊。
一、颈动脉斑块形成意味着什么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部位的病理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随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出现退变,斑块形成风险增加;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可致血脂升高,胆固醇等易沉积于血管壁;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斑块形成;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易受损,利于斑块滋生。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颈动脉狭窄,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增加脑缺血事件(如脑梗死)风险,轻度斑块对脑部血流影响相对较小,而中重度斑块会显著减少脑部血流,严重时可引发头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症状,甚至增加卒中发生几率,其发生发展与个体的年龄、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吸烟等)及基础病史(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密切相关。
二、关于阿司匹林的相关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有应用。在一级预防中,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如依据Framingham评分≥10%)且无禁忌证的人群,可考虑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预防;在二级预防中,既往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患者,通常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降低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需注意,阿司匹林存在出血风险,如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在使用前需评估患者出血风险,例如有胃溃疡病史者使用时需警惕消化道出血,正在使用抗凝药物者联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倾向,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关注其肝肾功能及出血倾向等。特殊人群方面,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使用需谨慎评估出血风险,有过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时需格外小心,必要时可能需采取胃保护措施等,总体需综合患者个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