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症会引发疼痛(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间歇性跛行、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会影响相关症状的发生与发展,老年、有腰椎病史、孕期产后女性等人群更易出现相应症状。
下肢放射性疼痛: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疼痛可沿坐骨神经走行分布,行走时疼痛明显,休息后可缓解,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对于女性患者在孕期或产后由于身体的特殊生理变化,也可能因腰椎负担变化诱发下肢放射性疼痛,有腰椎病史的人群复发时也常出现该症状。
间歇性跛行
这是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特征性的表现。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才能继续行走,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其机制主要是行走时椎管内神经组织的血供进一步减少,神经缺血缺氧加重,年龄增长导致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会使间歇性跛行更容易发生,肥胖人群由于腰椎承受更大压力,也会促进间歇性跛行的出现,有腰椎管狭窄基础病史的人群间歇性跛行症状可能更易发作。
神经功能障碍
感觉障碍:患者可出现下肢麻木、感觉减退等,麻木可涉及小腿、足部等部位,感觉减退表现为对痛觉、温度觉等的感知能力下降,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本身的退变,感觉障碍可能更明显,糖尿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其感觉障碍可能因糖尿病神经病变而加重,影响患者对下肢状况的感知。
运动障碍:严重时可出现下肢肌力下降,表现为行走不稳、不能提重物等,长期运动障碍会导致肌肉萎缩等情况,儿童一般较少患腰椎管狭窄症,但如果是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的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运动功能,女性患者在产后如果运动恢复不当,也可能出现因腰椎管狭窄导致的运动功能受限情况。
大小便功能障碍:这是腰椎管狭窄症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多见于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排尿困难等,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衰退,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腰椎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在术后恢复不佳时也可能出现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