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隔离、饮食调整)、对症治疗(退热、缓解咽痛)、抗病毒治疗(多数自限性可不常规用,特殊情况用干扰素等)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婴幼儿密切观察病情等、儿童监督服药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加强监测调整方案)。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稀粥、果汁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咽部,加重疼痛。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喂养方式,少量多次进食,保证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对症治疗
退热:若患儿体温超过38.5℃,且有发热相关不适,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水温一般为32-34℃,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也可使用退热贴等。当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年龄禁忌等,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退热成分药物。
缓解咽痛:可让患儿含服冰硼散等药物缓解咽部疼痛,但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儿童误吞。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通过多喝温水来缓解咽部不适。
抗病毒治疗
常用药物:目前对于疱疹性咽峡炎,若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但对于重症患儿或有特殊情况的患儿,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等,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可通过雾化等方式给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患疱疹性咽峡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等。一旦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同时,在护理方面要更加细致,保持口腔清洁,可在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儿童:儿童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家长要监督其按时服药(若有用药情况),避免儿童用手搔抓咽部,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安抚,让儿童积极配合治疗。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患疱疹性咽峡炎后病情可能更严重,治疗过程中要加强监测,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