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后早期需现场正确搬运并及时就医检查,治疗分保守和手术,康复阶段要针对性锻炼及定期复查,不同年龄患者各有注意要点。
及时就医检查:患者需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脊柱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X线可初步判断骨折的部位和类型;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包括椎体骨折的程度、是否有骨块突入椎管等;MRI则对脊髓、神经等软组织损伤情况判断更准确,可明确是否存在脊髓水肿、出血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检查时的配合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安抚下配合检查。
脊柱骨折的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较轻、无明显脊髓神经受压的患者。主要措施包括卧床休息,一般需严格卧床6-12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在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带来的并发症风险更高,需加强护理,如定时翻身、鼓励咳嗽咳痰等;儿童患者在保守治疗时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及脊柱生长情况。
手术治疗:如果脊柱骨折伴有脊髓神经受压、骨折不稳定等情况,则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脊髓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常用的手术方式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骨折复位植骨融合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脊柱骨折,对于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及预后也有所不同,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后恢复可能较慢。
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
康复锻炼: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早期可进行四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预防肌肉萎缩;中期可在佩戴支具保护下进行坐立、下床活动等锻炼;后期逐步增加脊柱的活动度及腰背肌力量锻炼。儿童在康复锻炼时要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避免过度锻炼影响脊柱发育;老年患者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因锻炼不当导致再次损伤。
定期复查:康复期间要定期复查,通过X线、CT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脊柱稳定性恢复情况。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方案,确保骨折顺利愈合及脊柱功能良好恢复。不同年龄患者复查的频率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复查以监测脊柱生长和骨折愈合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