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况、测体温、触诊腹部、听诊肠鸣音;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CRP)和粪便常规(观粪便外观性状);病原学检查通过采集标本检测是否为引起胃肠型感冒的常见病毒。
一、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观察:
医生会首先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包括精神状态、面色等。胃肠型感冒患者可能精神稍差,面色相对无光泽。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等,老年人可能精神萎靡更明显。
测量体温,胃肠型感冒患者多有发热表现,体温可在37.5℃-39℃左右,不同年龄人群基础体温不同,儿童基础体温相对稍高,老年人基础体温相对较低,但发热时体温变化特点类似。
2.腹部检查:
触诊腹部,了解腹部是否有压痛,胃肠型感冒患者可能有腹部轻压痛,疼痛部位多不固定,儿童由于表述不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按腹部等情况。
听诊肠鸣音,一般胃肠型感冒患者肠鸣音可亢进或正常,儿童肠鸣音亢进时家长可能能听到肚子咕噜咕噜响较频繁的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型感冒,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白细胞总数稍高,若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比例会有相应变化;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白细胞及分类变化可能不典型。
C-反应蛋白(CRP):一般病毒感染时CRP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菌感染时CRP多明显升高,通过CRP可辅助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胃肠型感冒相关症状。
2.粪便常规:
观察粪便的外观、性状等,胃肠型感冒患者粪便多为稀便,一般无脓血,通过粪便常规可排除肠道细菌感染等其他肠道疾病。对于儿童,家长留取粪便标本时需注意及时、规范,以保证检查结果准确。
三、病原学检查
1.病毒检测:
可以通过采集患者的鼻咽拭子、粪便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例如可以检测是否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胃肠型感冒的常见病毒。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采集标本时需更加轻柔、谨慎,避免引起患儿不适。通过病原学检查可以明确具体的致病病毒,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