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炎需采集病史,关注年龄性别、起病情况;观察临床表现,有症状及体征表现;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幽门螺杆菌检测;考虑胃镜检查,出现严重症状时考虑,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小儿检查需麻醉。
起病情况:了解起病的急缓,急性胃炎多起病较急,询问患儿出现症状的具体时间,如是否在进食后短时间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临床表现观察
症状表现:患儿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带有胆汁或少量血液。部分患儿可能伴有食欲减退、腹泻等表现。不同年龄小儿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婴幼儿可能以哭闹、拒食等方式表达不适。
体征检查:体格检查时可能发现上腹部有轻压痛,一般无明显的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但如果是感染性急性胃炎,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如果是感染性急性胃炎,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胃炎,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例如,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胃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至(10-20)×10/L甚至更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相应升高。
粪便常规:对于伴有腹泻的患儿,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可了解有无肠道感染等情况。如果是感染性急性胃炎,粪便常规可能发现白细胞、脓细胞等。
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于年龄较大、病情反复的患儿,可考虑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等,该检测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重要病因,也可能与急性胃炎的发生相关。例如,尿素呼气试验对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患儿依从性较好。
胃镜检查
检查时机:一般在患儿出现严重呕吐、呕血、黑便等情况时考虑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表现,还可以在直视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诊断小儿急性胃炎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症状较轻的患儿,可先通过上述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暂不急于进行胃镜检查。小儿进行胃镜检查时需在麻醉下进行,要考虑患儿的耐受性及麻醉风险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