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询问月经、分娩、宫腔操作、性生活等情况,临床表现非孕期有下腹疼痛、异常分泌物、发热等,孕期需警惕妊娠结局影响,体征有妇科检查相关压痛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等指标及阴道、宫腔分泌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B超及MRI检查相关情况。
一、病史采集
需详细询问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有无异常;分娩史,如是否有产后胎盘胎膜残留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刮宫等;性生活史及近期有无不洁性生活等。不同人群中,孕产妇需重点询问分娩相关情况,有宫腔操作史者需明确操作时间、操作后恢复情况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方面:非孕期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坠胀感,可伴有腰骶部酸痛;异常阴道分泌物,表现为白带增多,可为脓性、血性或伴有异味;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若病情严重可出现高热。孕期患者除上述表现外,还需警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如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等。
2.体征方面: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若为产褥期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可不佳,宫口可能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2.C反应蛋白(CRP):CRP水平升高,反映体内炎症状态,其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常呈正相关。
3.降钙素原(PCT):PCT在细菌感染时可显著升高,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指导抗生素使用。
4.阴道分泌物检查:可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查找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也可进行病原体培养,明确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
5.宫腔分泌物培养+药敏:对于疑似宫腔内感染的患者,通过宫腔拭子采集分泌物进行培养,能准确找到致病病原体及确定敏感抗生素,但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污染。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方法,可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回声情况,以及有无宫腔积液、子宫肌层有无异常回声等,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炎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如子宫内膜炎时可见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部分患者可伴有宫腔积液。
2.MRI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病情复杂的患者,MRI可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层、内膜等结构的病变情况,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