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母细胞瘤是起源于幼稚软骨细胞的少见原发性良性骨肿瘤,多见于10-20岁青少年,好发于长骨骨骺等部位,有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受限等表现,影像学有相应特征,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诊断,主要手术治疗,预后大多较好但切除不彻底易复发,儿童青少年需关注对骨骼生长发育影响。
好发人群与部位
好发人群:多见于10-20岁的青少年,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好发部位:主要位于长骨的骨骺部位,尤其是膝关节周围(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较为常见,也可发生于骨盆、跟骨等部位。
临床表现
疼痛:是常见的症状,初期多为间歇性隐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变为持续性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
肿胀:病变部位可能出现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可能轻度升高。
关节功能受限:如果肿瘤发生在关节周围,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
影像学表现
X线:病变区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溶骨性病灶,通常有硬化边缘,病灶内可能有钙化影。
CT:能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程度。
MRI:可以准确评估肿瘤在骨髓、软组织等部位的侵犯范围,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患者的年龄、局部疼痛、肿胀等表现提供线索。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特征帮助初步判断。
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依靠病变组织的病理活检,病理上可见软骨母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可见核仁,肿瘤内还可见钙化、骨样组织等。
治疗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彻底切除肿瘤,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病灶刮除术、瘤段切除术等。对于一些发生在重要部位、复发风险较高的肿瘤,可能需要更广泛的切除。
辅助治疗:一般情况下化疗等辅助治疗应用较少,主要用于一些特殊情况或复发、进展的肿瘤。
预后
大多数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复发率相对较低。但如果肿瘤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复发后的肿瘤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恶变,但恶变极为罕见。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需要密切随访,关注肿瘤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尤其是发生在长骨骨骺部位的肿瘤,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导致肢体不等长等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