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手术用于治疗较大且保守治疗无效的腱鞘囊肿,手术包括麻醉、切开皮肤、分离囊肿、缝合切口等过程,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休息与活动、观察恢复情况,存在感染、复发、神经血管损伤等风险,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相关情况。
一、手术适应证
当腱鞘囊肿较大,产生明显的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经保守治疗(如挤压法、穿刺抽吸后注射药物等)无效时,通常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囊肿影响了手部精细动作,或者足部囊肿导致行走困难等情况。
二、手术过程
1.麻醉:一般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麻醉,对于儿童等不配合的患者可能会选择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是在囊肿周围注射麻醉药物,使手术部位痛觉消失。
2.切开皮肤:医生会在囊肿表面做一个小切口,切口大小根据囊肿的大小而定。
3.分离囊肿:通过切口分离出腱鞘囊肿,将囊肿完整地从周围组织中剥离出来。
4.缝合切口:囊肿切除后,对切口进行缝合,一般使用可吸收线或普通丝线缝合,缝合后需要对切口进行包扎。
三、术后注意事项
1.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特别注意看护,防止儿童抓挠伤口。
2.休息与活动:术后需要适当休息,避免手术部位过度活动。但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防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例如,手部腱鞘囊肿术后早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手指屈伸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3.观察恢复情况:密切观察手术部位的恢复情况,如是否有红肿、疼痛加剧、渗液等异常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关注其身体的整体恢复状况,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可能较慢;对于儿童,要注意其情绪和活动情况,确保其按照康复计划进行恢复。
四、手术的风险与并发症
1.感染: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如果发生感染,会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2.复发:腱鞘囊肿有一定的复发几率。复发可能是因为手术时没有将囊肿完整切除,或者周围又形成新的腱鞘囊肿。
3.神经血管损伤:在手术分离囊肿的过程中,有可能损伤周围的神经或血管,导致相应部位出现麻木、疼痛、出血等症状,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解剖结构相对稚嫩,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手术医生更加精细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