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衣高血压是指诊室测血压高、家测或动态监测正常的现象,机制未明,与诊室应激有关,可通过诊室、家庭、动态监测诊断,对健康有一定影响,不同人群需关注,应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心理调节来管理应对。
发病机制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患者对医生诊室环境产生的应激反应有关。当处于医生诊室这种特殊环境时,患者会出现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情况,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而在相对放松的家庭环境中,血压能恢复正常。
诊断方法
诊室血压测量:在医生诊室由专业医护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测量血压,此时血压升高。
家庭血压监测:患者在家中按照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自测血压,一般来说血压处于正常范围。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连续记录24小时的血压变化情况,可发现诊室测量时的血压升高,而整体24小时平均血压正常。
对健康的影响
长期来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高于血压始终正常的人群,但低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这是因为虽然诊室血压升高,但整体平均血压相对较低,不过仍需密切关注,因为其存在向持续性高血压转化的可能。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正常波动,白大衣高血压的老年人同样需要关注其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了解血压的整体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出现白大衣高血压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也需要考虑其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比如是否存在过度紧张等情况,要注意引导其保持放松的状态,定期监测血压,观察是否有向持续性高血压发展的趋势。
管理与应对
生活方式调整:无论是否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都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富含蔬菜水果等)、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血压的稳定,对于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来说,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向持续性高血压转化的风险。
定期监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包括诊室血压、家庭血压监测以及必要时的动态血压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评估心血管风险。
心理调节:对于容易出现白大衣高血压的患者,要注重心理调节,在医生诊室等特殊环境时,尝试通过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尽量保持放松的状态,以减少应激状态下血压的异常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