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晕厥主要因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快速性如室性等、缓慢性如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和心脏排血受阻(瓣膜性疾病如主动脉瓣、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心脏肿瘤如左心房黏液瘤,心包填塞)。
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快速的心律失常会使心脏的射血功能显著下降,导致脑供血急剧减少,从而引发晕厥。例如,室性心动过速时,心室快速无序地搏动,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到全身,包括脑部,使得大脑瞬间缺血缺氧,进而出现晕厥症状。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发生风险相对更高。
缓慢性心律失常:像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的节律过慢,心输出量降低,无法满足脑部正常的血液供应需求,也会引发晕厥。老年人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的晕厥。
心脏排血受阻
瓣膜性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会阻碍左心室射血进入主动脉,导致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当活动或应激时,机体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狭窄的主动脉瓣进一步限制了血液的输出,使得脑部供血不足,引发晕厥。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有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或退行性变导致瓣膜狭窄的患者。
二尖瓣狭窄:严重的二尖瓣狭窄会影响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影响肺循环和体循环,最终使心输出量下降,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晕厥。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在某些因素影响下更易发生此类瓣膜病变相关的晕厥。
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影响正常的血液流动和泵血功能,使得脑部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而发生晕厥。在儿童时期可能就会表现出相关症状,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在发病年龄和症状表现上可能有所差异。
心脏肿瘤:心脏内的肿瘤可能阻塞血流通道,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例如,左心房黏液瘤,当瘤体随血流阻塞二尖瓣口时,会导致急性的左心房流出道梗阻,心输出量骤降,引发晕厥。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心脏肿瘤,但相对较为少见。
心包填塞:心包腔内液体迅速积聚,导致心包内压力升高,限制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使心输出量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晕厥。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包积液如感染性、肿瘤性等都可能导致心包填塞,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病情进展往往较为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