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的急救处理包括现场制动,然后及时就医检查,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情况,接着进行手法复位(如Allis法、Stimson法),复位后进行固定并开展康复训练,同时要防治并发症,如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
及时就医检查
影像学检查:患者需尽快前往医院,进行X线检查,能明确髋关节后脱位的具体情况,如脱位的方向、是否合并骨折等;必要时还可能需要进行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更详细地了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骨质等情况。
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
Allis法(提拉法):患者仰卧,助手固定骨盆,术者使患者髋关节和膝关节均屈曲90°,然后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腘窝处向上提拉,利用杠杆作用将股骨头复位,这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法复位方法,对于大多数新鲜髋关节后脱位患者适用。
Stimson法(悬垂法):患者俯卧于检查台上,患肢下垂于床沿外,术者握住患者小腿,利用肢体自身重量逐渐增加牵引力量,待肌肉松弛后,股骨头多可自动复位,该方法对于一些肌肉发达的患者可能效果较好。
复位后处理
固定:复位成功后,通常需要进行髋关节固定,一般采用皮肤牵引或石膏固定等方式,保持髋关节处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再次脱位,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左右,但具体时间需根据患者的年龄、脱位情况及恢复等因素而定。
康复训练:在固定期间,需要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等,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去除固定后,逐渐开始进行髋关节的屈伸、外展等功能锻炼,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来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进度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的康复可能相对较快,但也需谨慎逐步进行。对于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安全,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等情况。
并发症防治
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后脱位可能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是复位不及时或复位过程中股骨头损伤较重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髋关节的血运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如发现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迹象,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减少负重、药物辅助等。
创伤性关节炎:如果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等情况,后期可能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需要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注意保护髋关节,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必要时可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