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原发性心肌损害有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心肌炎和心肌病(如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病);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压力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容量负荷过重(如瓣膜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血管病)。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心肌功能受损,例如大量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在老年人群中,由于冠心病的高发,该因素导致心力衰竭的比例相对较高。
2.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较为常见,病毒感染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通过免疫反应间接破坏心肌,可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扩张型心肌病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患者心肌普遍受损,心室扩大,收缩功能减退,从而引发心力衰竭,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多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常见的如糖尿病心肌病,长期糖尿病可导致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心肌纤维化等,影响心肌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多见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人群,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逐渐增加。
二、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
高血压:体循环动脉压力升高,左心室需要克服增高的阻力进行射血,长期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张,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在高血压患者中,若血压控制不佳,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尤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更为突出。
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射血时面临主动脉瓣口狭窄的阻力,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逐渐出现心肌肥厚和心室扩大,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各年龄段均可因主动脉瓣狭窄发病,但以老年退行性变导致的主动脉瓣狭窄较为常见。
2.容量负荷过重
瓣膜关闭不全: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在舒张期接受左心房反流的血液,容量负荷增加,长期可导致左心室扩大和功能减退。任何年龄段均可因瓣膜病变出现容量负荷过重,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瓣膜病变在中青年中曾较为多见,而老年退行性变引起的瓣膜病变比例逐渐上升。
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使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随着病情进展,右心室功能受损,最终可引发心力衰竭,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若未及时治疗,成年后易出现心力衰竭相关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