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宿主方面,婴幼儿等特定年龄群体、免疫功能低下及有基础疾病者易患病;环境上,通风不良、空气污染的室内环境及气温骤变等气候因素均会增加患病风险。
细菌: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小儿支气管肺炎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它可在儿童呼吸道定植,当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大量繁殖并侵入肺部引发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常见的致病菌,由其引起的肺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易出现并发症。另外,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也可导致小儿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中也不少见,尤其在年长儿中相对多见,可引起间质性肺炎等,往往病程相对较长,症状可能有咳嗽较为剧烈等特点。
宿主因素
年龄: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例如,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黏液分泌较少,纤毛运动较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所阻塞,这些解剖生理特点使得婴幼儿更容易发生感染而引发支气管肺炎。新生儿因为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也较易患支气管肺炎,且病情可能更易加重。
免疫功能:如果儿童存在免疫缺陷,比如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等情况,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就容易反复发生支气管肺炎。另外,营养不良的儿童,由于身体营养状况差,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缺乏,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容易患上支气管肺炎,且病情恢复相对较慢,容易迁延不愈。
基础疾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肺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肺淤血,容易继发肺部感染,引发支气管肺炎。患有佝偻病的儿童,其机体的抵抗力也会降低,也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肺炎。
环境因素
室内环境:如果儿童长期处于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空气中病原体浓度相对较高,增加了儿童感染的机会。室内空气污染,如烟雾(包括二手烟)、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存在,会刺激儿童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得儿童更易发生支气管肺炎。
气候因素:气温骤变、寒冷刺激等气候因素也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有关。当气温下降时,儿童呼吸道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防御功能降低;同时寒冷刺激可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加,纤毛运动减弱等,从而容易诱发感染引发支气管肺炎。例如在冬季和季节交替时,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往往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