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需进行伤口、体位、疼痛、肿胀、康复锻炼、并发症预防及饮食等多方面护理,伤口要观察及清洁,体位依情况调整,疼痛用非药物缓解,肿胀用冷敷等减轻,康复锻炼早期开始且分人群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体位护理
肱骨骨折术后体位需根据手术方式等因素调整。一般早期宜采取平卧位,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其体位舒适,避免患肢受压,可在患肢下方垫软枕等。若为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液循环不佳等情况,更要注意抬高患肢的合适高度,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如颜色、温度、感觉等。
疼痛管理
术后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通过非药物方法缓解,如心理疏导,分散患者注意力。对于儿童患者,可采用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若疼痛较明显,需遵循医疗规范评估疼痛程度,但不进行药物服用指导。要关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感知相对不敏感,但也需密切观察其整体状态变化。
肿胀护理
术后患肢肿胀较为常见,可进行局部冷敷(术后早期)、抬高患肢等方法减轻肿胀。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皮肤。儿童患者皮肤薄,冷敷时间宜短,温度不宜过低。同时,要观察肿胀消退情况,若肿胀持续不消退或加重,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康复锻炼
早期康复锻炼对于肱骨骨折恢复很重要。术后24-48小时可开始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等简单动作。儿童患者康复锻炼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家长协助进行轻柔的活动,避免过度用力。老年患者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锻炼强度和方式,避免因锻炼不当导致再次损伤。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肢的反应,如有无疼痛加剧、肿胀加重等情况。
并发症预防
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因咳嗽排痰能力相对较弱。儿童患者可由家长帮助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深静脉血栓:术后要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收缩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肥胖等患者要更加重视,密切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疼痛等深静脉血栓相关表现。
饮食护理
术后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骨折愈合。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饮食要易于消化,同时保证营养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