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有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两方面症状。主观感觉包括心悸(能觉心脏跳动异常、漏跳或提前跳,不同年龄及有基础病者感受有差异)和胸闷(胸部压抑发闷,不同人群表现有别);客观表现有听诊可发现心脏搏动异常(不同年龄段及有基础病史者听诊有差异)和心电图可明确早搏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表现,不同年龄及有心脏病史者心电图表现有特点)。
一、主观感觉方面
心悸:这是心脏早搏较为常见的主观症状,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有心跳加重、漏跳或提前跳动的感觉。例如,部分患者会描述自己的心脏好像突然使劲跳一下,然后又有点落空感。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心悸的感受可能相似,但儿童可能无法准确用语言描述,更多表现为躁动不安等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心悸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且频繁,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功能,使得早搏对心脏的影响被放大。
胸闷: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压抑、发闷的感觉,就像有东西压在胸口一样。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不会明确表达胸闷,而是表现为呼吸急促、不愿意活动等。对于女性患者,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使得早搏引起的胸闷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一些。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其血管和心脏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早搏导致的胸闷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难以缓解。
二、客观表现方面
听诊发现: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发现心脏搏动的异常。正常心脏搏动是有规律的,而早搏时会出现提前的心跳,之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比如,能听到一次心跳提前发生,紧接着是一段较长时间的心跳间隔。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听诊时早搏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与成人有差异,所以在听诊时需要更细致地辨别。对于患有冠心病等病史的患者,其心脏本身存在病变,早搏时听诊的表现可能会与没有基础病史的人有所不同,可能会伴随一些额外的心音等情况。
心电图表现:心电图是诊断心脏早搏的重要依据。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早搏的类型,是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还是室性早搏等。房性早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室性早搏则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面没有相关的P波。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心电图的表现基本遵循这些规律,但儿童的心电图特点可能因为心脏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而有一些细微差别。有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其心电图上除了早搏的表现外,还可能会有原发病的相关改变,如心肌缺血的ST-T改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