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佝偻病早期症状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婴儿佝偻病早期有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不安、夜间啼哭;有骨骼改变早期迹象,头部可见颅骨软化、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胸部有肋骨串珠、肋膈沟;还有肌肉松弛表现,如大运动发育落后、腹部膨出似“蛙腹”。婴儿处于关键生长期,需保证充足户外活动、合理喂养,发现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诊断干预。

一、神经精神症状

婴儿佝偻病早期常出现神经精神方面的表现。由于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婴儿会表现出易激惹、烦躁不安,在夜间尤其明显,常常出现夜间啼哭的情况。这是因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婴儿不能很好地维持睡眠状态。例如,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相较于维生素D充足的婴儿,神经兴奋性指标如血清中某些与神经兴奋性相关的标志物水平会有差异,且更容易出现夜间睡眠不宁的表现。

二、骨骼改变相关早期迹象

1.头部:

头颅骨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可能出现颅骨软化,用手按压枕骨或顶骨中央部位,有乒乓球样的感觉。这是由于钙磷代谢紊乱,颅骨骨样组织增生所致。

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也是早期可能出现的情况。正常婴儿前囟在1-1.5岁闭合,而佝偻病婴儿前囟往往增大,闭合时间延迟,这与钙磷代谢异常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有关。

2.胸部:

6月龄以内婴儿可能出现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现钝圆形隆起,似串珠状。这是因为局部骨代谢异常,钙盐沉积异常导致。

还可能出现肋膈沟,由于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向内凹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

三、肌肉松弛相关表现

婴儿佝偻病早期还会有肌肉松弛的表现。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婴儿会出现肌肉张力低下,表现为抬头、坐、站、走等大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例如,正常3月龄婴儿能较好抬头,而佝偻病婴儿可能到4-5月龄仍不能很好抬头,这是因为肌肉力量不足,无法支撑头部的重量。同时,腹部肌肉松弛可导致腹部膨出,形似“蛙腹”。

特殊人群(婴儿)温馨提示

对于婴儿来说,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且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求相对较高。家长应注意保证婴儿充足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因为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同时,要合理喂养,保证婴儿摄入足够的富含钙的食物,如母乳(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利于钙的吸收)或配方奶等。如果发现婴儿出现上述早期症状,应及时带婴儿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检测以及骨密度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阅读全文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