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卵圆孔未闭较常见,约25%-30%成人存在,多数婴儿无明显症状,需密切观察,出生后1岁左右复查心脏超声,2-3岁再查,学龄前期后间隔1-2年复查,注意预防脑卒中及其他潜在风险,早产儿随访更密切,有家族史婴儿要严格遵随访建议监测处理。
一、卵圆孔未闭的基本情况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上的生理性通道,通常在出生后1岁左右闭合,但约有25%-30%的成人存在卵圆孔未闭(PFO)。婴儿卵圆孔未闭较为常见,多数情况下本身可能无明显症状。
二、观察与定期随访
1.年龄较小婴儿的观察: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若卵圆孔未闭且无其他严重心脏畸形等情况,需密切观察其一般状况,如呼吸、肤色、生长发育等。因为部分婴儿卵圆孔未闭可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闭合。一般建议在出生后1岁左右进行心脏超声复查,以评估卵圆孔的闭合情况。
2.不同年龄阶段随访重点:随着婴儿长大,在2-3岁时再次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卵圆孔是否闭合。如果到学龄前期仍未闭合,后续还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间隔一定时间复查,比如每1-2年复查一次心脏超声,关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三、预防相关并发症
1.预防脑卒中风险:虽然婴儿期卵圆孔未闭导致脑卒中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对于存在卵圆孔未闭的婴儿,要尽量避免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或右向左分流增加的情况。例如,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因为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促使卵圆孔处右向左分流增加,虽婴儿期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低,但长期仍需关注。
2.预防其他潜在风险:密切关注婴儿是否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绀、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若有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与卵圆孔未闭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情况:早产儿发生卵圆孔未闭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对于早产儿卵圆孔未闭的情况,随访要更加密切。除了按常规时间进行心脏超声复查外,还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早产儿本身各器官发育相对不成熟,卵圆孔未闭可能对其心血管系统及整体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综合评估。
2.有家族史婴儿:如果家族中有卵圆孔未闭相关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等)的家族史,那么婴儿卵圆孔未闭时更要严格遵循医生的随访建议,密切监测心脏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总之,婴儿卵圆孔未闭大多需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其闭合情况,同时注意预防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根据婴儿的不同个体情况(如是否为早产儿、有无家族史等)采取相应的监测和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