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肠炎呕吐由感染(病毒、细菌等)和非感染(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因素引起,表现因个体和病情而异,处理要调整饮食、补水补电解质、对症治疗等,不同年龄有不同注意事项,可通过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腹部保暖、避免接触感染源等预防。
小儿急性胃肠炎呕吐的表现特点
小儿急性胃肠炎呕吐的表现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病情较轻时可能是偶尔呕吐1-2次;病情较重时可能频繁呕吐,次数可达数次甚至数十次。同时,小儿还常伴有腹泻症状,大便性状改变,可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等,部分小儿还会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呕吐可能更为频繁,且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表现为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
小儿急性胃肠炎呕吐的处理原则
首先要注意调整饮食,呕吐频繁时可暂时禁食4-6小时,但不禁水,待呕吐缓解后可给予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以口服补液盐,若小儿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精神极度萎靡、尿量极少等,则需要静脉补液。对于感染因素引起的小儿急性胃肠炎,如考虑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医嘱;若是病毒感染,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再次受凉加重病情。
不同年龄小儿急性胃肠炎呕吐的注意事项
婴儿期(0-1岁):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发生急性胃肠炎呕吐时更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在护理上要特别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口服补液盐时要少量多次给予,避免一次大量服用引起再次呕吐。
幼儿期(1-3岁):此阶段小儿开始有一定的自主饮食行为,但仍需家长注意其饮食卫生,防止食用不洁食物。呕吐时要帮助小儿保持正确的体位,如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学龄前期(3-6岁):该年龄段小儿能表达自身不适,但仍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在饮食恢复阶段,要引导小儿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避免再次食用刺激性食物。
预防小儿急性胃肠炎呕吐的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水果要洗净去皮后再给小儿食用,食物要煮熟煮透。
合理喂养,避免小儿暴饮暴食,控制进食速度,尽量让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注意腹部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小儿增减衣物,尤其是夜间要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
避免小儿接触感染源,在病毒流行季节,少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若周围有急性胃肠炎患者,要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