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囊肿的成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病理性因素(炎症性因素如盆腔炎性疾病、结核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性因素如卵巢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以及其他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遗传因素)。
黄体囊肿:黄体形成过程中,黄体血肿液化形成囊肿,若黄体囊肿直径较小,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女性在月经后半期可能出现,一般也可自行消退,育龄期女性较易发生。
病理性因素
炎症性因素
盆腔炎性疾病:盆腔内的附件因炎症刺激,可导致组织增生、包裹形成囊肿,多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常见于有不洁性生活史、多次宫腔操作史的女性,炎症长期刺激附件组织,使局部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形成囊肿。
结核性盆腔炎: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结核菌可累及附件,导致附件出现炎性包块,进而形成囊肿,患者可能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结核患者的人群易患。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附件部位,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形成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患者多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不孕等表现,育龄期女性高发,尤其是有经期剧烈运动、经期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子宫内膜组织容易异位种植。
肿瘤性因素
卵巢上皮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良性肿瘤,以及浆液性囊腺癌、黏液性囊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的内分泌紊乱等有关,有家族肿瘤遗传史的女性风险相对较高,长期服用某些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及儿童,其中成熟畸胎瘤较为常见,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异常分化有关。
性索间质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相关。
其他因素
内分泌因素:长期的内分泌紊乱,如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影响附件组织的代谢和生长,增加附件囊肿形成的风险,常见于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使用雌激素类药物不当的女性,内分泌失调导致体内激素平衡被打破,促使附件组织发生异常变化。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进而影响附件的正常生理状态,增加附件囊肿发生的可能性,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遗传因素:某些附件囊肿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患附件囊肿尤其是恶性囊肿的风险相对增加,遗传基因可能使个体对附件组织病变的易感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