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因长期固定致组织粘连挛缩,影响日常活动)、下肢肌肉萎缩(因患肢活动少致废用性萎缩,影响支撑运动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血液高凝及活动少,严重可致肺栓塞)、创伤性关节炎(因复位不良致关节软骨磨损,致关节疼痛受限)、股骨头缺血坏死(因血运受损,晚期可致股骨头塌陷)等后遗症。
原因:骨折后长期固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例如,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髋关节活动减少,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容易发生粘连,影响髋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不同年龄人群影响有所不同,老年人本身关节柔韧性较差,更容易出现粘连;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若固定不当等也可能影响关节活动,但相对老年人恢复潜力稍大。
表现: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如不能完全伸直或弯曲,旋转受限等,会影响患者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
下肢肌肉萎缩
原因:骨折后患肢活动减少,肌肉缺乏有效的运动刺激,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肌肉萎缩程度与骨折固定时间、康复锻炼开始时间及方法等有关。对于不同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可能因生理结构等因素在康复锻炼配合度上稍有不同;年龄方面,儿童肌肉萎缩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及时正确的康复干预,老年人肌肉萎缩恢复则较慢。
表现:患肢肌肉体积变小,肌力下降,比如抬腿无力等,会影响下肢的支撑和运动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因:骨折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下肢活动减少,血流缓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尤其是老年人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发生风险更高;长期卧床的患者不管年龄大小,都有较高风险。
表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创伤性关节炎
原因:骨折复位不良,关节面不平整,骨折愈合后关节软骨磨损,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如果骨折治疗过程中复位精准度不够,后期就容易出现该并发症。不同年龄人群发生风险不同,老年人本身关节软骨退变基础存在,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若骨折累及关节面,也可能影响关节软骨发育,增加后期患创伤性关节炎的几率。
表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功能逐渐受限。
股骨头缺血坏死
原因:骨折导致股骨头血运受损,如粗隆间骨折波及股骨头血供相关的血管,就可能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供本身相对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可能高于年轻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影响血管状态的患者,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表现:髋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活动受限,晚期可出现股骨头塌陷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