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流病毒属,表面抗原易变异,分布广易大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重;乙型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乙流病毒属,变异频率较低呈局部流行,起病一般没甲流急全身症状稍轻呼吸道症状相对明显;实验室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等区分甲乙流,特殊人群感染甲乙流需不同关注。
一、病原学差异
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流病毒属,其病毒表面存在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多种抗原,且HA和NA易发生变异,根据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型,如H1N1、H3N2等。乙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乙流病毒属,相对甲型流感病毒变异频率较低,但也会发生抗原变异。
二、临床表现差异
甲型流感:起病较为急骤,部分患者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甚至更高,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痛、肌痛、乏力等,呼吸道症状相对相对较轻,可出现咳嗽、咽痛、流涕等,但也有部分患者呼吸道症状较为突出。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引发肺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尤其在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更易出现严重情况。
乙型流感:起病一般没有甲型流感那么急,体温多为中度升高,全身症状相对甲型流感稍轻,呼吸道症状相对更为明显,如流涕、鼻塞等症状可能相对突出,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三、流行病学差异
甲型流感:分布更为广泛,可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易发生大流行,例如曾经的H1N1流感大流行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均可能感染,由于其病毒变异频繁,人群普遍缺乏牢固的免疫力,所以容易出现较大规模的传播。
乙型流感:通常呈局部流行,在人群中的传播范围相对甲型流感较局限,一般感染人群以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为主,但也不可忽视其传播风险,在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也可能引起局部的流行爆发。
四、实验室检查差异
病毒核酸检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毒核酸,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核酸序列不同,可借此明确区分。
病毒分离培养:将呼吸道标本接种到敏感细胞中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然后通过血清学等方法鉴定是甲型还是乙型流感病毒,但该方法耗时较长。
血清学检查: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可辅助诊断,但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不能用于早期快速区分。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感染甲流或乙流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老年人本身免疫力较弱,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应加强监测;孕妇感染流感后,对自身和胎儿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需特别关注,一旦怀疑感染应尽快明确是甲型还是乙型流感以便采取相应合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