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增长致软骨退变、肥胖增加关节负荷、创伤破坏结构平衡、职业运动使关节高负荷及先天性结构异常等,这些因素均会引发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的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软骨是膝关节内起到缓冲、减少摩擦作用的重要结构,成年人从30-35岁开始,关节软骨就会出现磨损等退变迹象,随着年龄进一步增加,这种退变会逐渐加重,到中老年阶段,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例如,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中,相当一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相关表现。
肥胖因素
肥胖人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比正常体重人群大得多。过多的体重会增加膝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结构的负荷,加速软骨的磨损和退变。据相关研究,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膝关节患退行性病变的风险可能会相应增加一定比例。比如,肥胖者膝关节软骨受到的压力持续处于较高水平,长期下来就容易引发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对于儿童肥胖人群,过早增加的体重负荷也会对其未来膝关节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成年后发生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潜在风险。
创伤因素
曾经有过膝关节的创伤,如骨折、韧带损伤等情况,会破坏膝关节原有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平衡。例如,膝关节骨折后,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复位和修复,关节面不平整,会导致关节软骨受到异常的应力刺激,加速软骨的磨损和退变;韧带损伤后,膝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也会使关节内结构受力不均衡,进而引发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对于儿童,如果有膝关节创伤,更需要及时规范治疗,因为儿童膝关节仍在发育中,创伤可能对其未来膝关节功能产生长期影响。
职业与运动因素
某些职业需要长期站立、行走或反复屈伸膝关节,如教师、纺织工人等,膝关节长期处于高负荷的使用状态,容易导致软骨磨损。而一些运动爱好者,如果运动方式不当,比如长期进行高强度的跑步、跳跃等运动,也会增加膝关节的磨损。例如,长跑运动员膝关节软骨磨损往往比普通人更严重,因为跑步过程中膝关节反复屈伸,软骨受到的冲击力较大。对于儿童,不恰当的运动方式,如过度进行竞技性强、对膝关节负荷大的运动,可能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发育,增加成年后患病风险。
先天性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膝关节结构异常,如膝关节发育不良、韧带松弛等情况。例如,先天性膝关节脱位的患者,膝关节本身的结构就不正常,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膝关节结构异常,需要密切关注,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如通过康复训练等方式来尽量维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延缓退行性病变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