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窦性心动过速诱因,包括生理因素(如停止剧烈运动、调节情绪)和病理因素(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如发作时休息并取舒适体位、深呼吸调整;医疗干预方面,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医生会据情用药物,特殊情况用专业医疗手段。
一、去除诱因
1.生理因素相关:
运动方面:对于因剧烈运动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应停止剧烈运动,改为休息。例如进行慢跑等运动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时,停下休息能让身体逐渐恢复平静,因为剧烈运动时身体需更多氧气,心脏加快跳动来供血供氧,运动停止后机体对氧的需求降低,心率会逐渐回归正常。不同年龄人群运动耐受力不同,儿童相对成人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时要关注自身心率变化,避免超出适宜范围。
情绪方面:当因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时,要尝试调节情绪。比如通过深呼吸来缓解,慢慢吸气,让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呼气,重复几次。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加快,深呼吸可帮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平复情绪。不同性别在情绪调节上可能有差异,女性可能更易受情绪影响,可通过听舒缓音乐、冥想等方式辅助调节情绪来改善窦性心动过速。
2.病理因素相关:
疾病导致:如果是由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要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治疗,随着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窦性心动过速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不同病史的患者处理方式不同,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原发疾病控制情况,防止窦性心动过速反复或加重。
二、一般治疗措施
1.休息与体位:
发作时应立即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减少身体的耗氧量,有助于缓解窦性心动过速。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舒适的休息环境,可让其半卧在家长怀中或舒适的小床上。
2.呼吸调整:
进行深呼吸练习,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这样可以刺激迷走神经,有助于减慢心率。老年人进行深呼吸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因过度深呼吸导致不适。
三、医疗干预(需医生判断后进行)
1.药物治疗:
当窦性心动过速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它可以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但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用药有严格禁忌,如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此类药物,有严重哮喘病史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需格外谨慎。
2.其他医疗手段: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能会采用电复律等手段,但这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在具备相应设备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