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致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静息下不能维持足够气体交换,靠动脉血气分析诊断,分按动脉血气分析的Ⅰ型(仅PaO<60mmHg,PaCO降低或正常,多为肺换气障碍)和Ⅱ型(PaO<60mmHg伴PaCO>50mmHg,多为肺通气障碍),及按发病急缓的急性(起病急骤,多由突发事件致肺功能迅速恶化)和慢性(多由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病情进展慢,诱因下可急剧恶化)。
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Ⅰ型呼吸衰竭:仅PaO<60mmHg,PaCO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功能障碍性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Ⅰ型呼吸衰竭的原因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常见于重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老年人则可能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肺间质纤维化等引起;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可能因心肺负担加重而增加患病风险;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接触有害粉尘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肺换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进而引发Ⅰ型呼吸衰竭;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哮喘、COPD等病史,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PaO<60mmHg,同时伴有PaCO>50mmHg。多由肺通气功能障碍所致,常见于COPD、胸廓畸形、重症肌无力等疾病。对于儿童,Ⅱ型呼吸衰竭相对较少见,多因严重的先天性呼吸系统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等引起;老年人由于呼吸肌功能减退、气道阻力增加等因素,更易发生因通气功能障碍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吸烟的COPD患者是Ⅱ型呼吸衰竭的高发人群;有胸廓畸形病史或神经肌肉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Ⅱ型呼吸衰竭的风险较高。
按发病急缓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起病急骤,多因突发事件引起,如溺水、电击、严重创伤、急性气道阻塞等,短时间内肺功能迅速恶化导致呼吸衰竭。儿童在意外溺水等事件中易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老年人若突发严重的肺部感染、急性肺栓塞等情况,也可能迅速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生活中遭遇重大创伤等情况的人群,都可能面临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
慢性呼吸衰竭:多由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致,如COPD、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等,病情进展缓慢,机体常通过代偿机制维持一定的气体交换功能,但在某些诱因下,如呼吸道感染、气道痉挛等,可导致呼吸功能急剧恶化。老年人由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长期困扰,是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人群;有长期吸烟史的COPD患者,随着病情进展易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患有基础肺部疾病且未规范治疗的人群,慢性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