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不同病原体有不同特点,如肺炎链球菌是儿童肺炎常见细菌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肺炎重要病毒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近年婴幼儿感染率上升,新生儿及有基础疾病儿童患肺炎需重视。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1岁-5岁的婴幼儿,常由呼吸道入侵或经血行播散至肺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易出现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研究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在住院儿童肺炎病例中占比约为5%-10%,该菌产生的毒素可导致肺部组织坏死、脓肿形成等。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在儿童肺炎病例中,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约占3%-6%,它可通过飞沫传播,该菌产生的内毒素等可损伤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
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多见于2岁以下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RSV感染可引起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在冬季和早春季节高发。大量研究表明,约50%的婴幼儿肺炎是由RSV感染引起,该病毒可直接侵犯肺部组织,导致肺泡和细支气管炎症、黏液分泌增加等,进而影响气体交换。
腺病毒:各年龄均可感染,但以6个月-2岁儿童多见。腺病毒肺炎病情相对较重,热程较长,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临床资料显示,腺病毒肺炎在小儿肺炎中占比约为2%-5%,该病毒可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细胞病变,导致肺部炎症反应。
流感病毒:多见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可引起流行性感冒并发肺炎。流感病毒感染后,除了有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外,还易累及肺部,导致肺炎发生。在流感流行季节,约10%-20%的流感患儿可发展为肺炎,流感病毒可通过抗原变异等方式不断引起新的流行,对儿童健康造成威胁。
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MP):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但近年来婴幼儿感染率有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起病相对较缓,可表现为发热、咳嗽等,且咳嗽多较为剧烈。研究发现,在儿童肺炎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比约为10%-20%,肺炎支原体可通过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免疫反应和炎症损伤,导致肺部出现间质性肺炎等改变。
特殊人群方面,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病原体引起肺炎的情况需格外重视。例如,新生儿感染肺炎链球菌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应密切观察其呼吸、体温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感染病原体后更易引发肺炎且病情可能较重,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肺部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功能,使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易受到病原体侵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