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典型症状(如持续胸痛、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存在相关高危因素(如感染史、心血管疾病史、接触有害物质)、检查异常(如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升高等)时需就医,这些情况可能提示心肌损害,应及时就诊明确原因及程度。
出现典型症状时:
胸痛:如果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胸痛,疼痛可位于心前区、胸骨后等部位,疼痛性质可为压榨性、闷痛、刺痛等,且疼痛时间超过15-20分钟不缓解,可能是心肌损害导致心肌缺血引起,需及时就医。例如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肌损害时,常出现此类胸痛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胸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心肌损害导致胸痛相对少见,但也需重视。
心悸: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若频繁出现心悸症状,应考虑心肌损害的可能。比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常可出现心悸表现,这是由于心肌受损影响心脏正常节律导致。
呼吸困难: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喘息,严重时可能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当心肌损害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肺淤血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心肌损害时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且症状可能更明显。
乏力:患者感觉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心肌损害使心脏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可导致乏力。比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早期可能就会出现乏力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
存在相关高危因素时:
感染史:近期有病毒感染(如感冒后1-3周出现相关症状)、细菌感染等病史,随后出现上述疑似心肌损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病毒感染是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肌损害的常见原因,像柯萨奇病毒感染后易损伤心肌。
心血管疾病史:有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原有病情加重,出现上述心肌损害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例如冠心病患者出现胸痛加重、胸闷持续不缓解等情况,可能提示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导致心肌损害。
接触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化学毒物(如铅、汞等)、放射性物质等人群,出现心悸、乏力等疑似心肌损害表现时应就医,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可能损伤心肌。
检查异常时:
心电图异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心电图时发现ST-T改变、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等异常情况,需进一步排查心肌损害。例如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损害。
心肌酶谱升高等实验室检查异常:血液检查发现心肌酶谱(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等)升高,提示心肌有损伤,需要就医明确心肌损害的原因及程度。比如肌钙蛋白升高往往提示心肌细胞有坏死,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等导致的心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