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循环系统表现且不同年龄患者有差异;血气分析指标中PaO<60mmHg可诊断呼吸衰竭,PaCO>50mmHg提示二氧化碳潴留,分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SaO辅助判断缺氧程度;胸部影像学检查可明确原发病因且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及判断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一、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早期可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病情加重时可能出现呼吸费力、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等情况;还可能有发绀,是由于血氧饱和度降低导致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另外,患者可能有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嗜睡、昏迷等,这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循环系统方面,可出现心动过速,严重时可导致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呼吸衰竭时呼吸频率变化更为明显,新生儿可能出现呼吸节律不整等情况。
二、血气分析指标
1.动脉血氧分压(PaO):是诊断呼吸衰竭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情况下,PaO<60mmHg可诊断为呼吸衰竭。不同年龄阶段正常动脉血氧分压有差异,新生儿早期PaO约为50-70mmHg,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PaCO>50mmHg提示存在二氧化碳潴留,单纯PaO<60mmHg为Ⅰ型呼吸衰竭,若同时伴有PaCO>50mmHg则为Ⅱ型呼吸衰竭。儿童由于呼吸功能特点,其PaCO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结合年龄具体判断。
3.血氧饱和度(SaO):SaO是血红蛋白实际结合氧量与所能结合最大氧量的百分比,SaO降低也提示存在缺氧情况,可辅助判断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因,如肺炎患者可出现肺部浸润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见肺气肿表现,如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透亮度增加等;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可发现肺间质改变等。不同年龄患者因疾病谱不同,影像学表现也有差异,儿童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更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四、肺功能检查
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肺功能损害程度,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过肺功能检查可发现气流受限情况,其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FVC)<70%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判断呼吸衰竭是由阻塞性、限制性还是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