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不同阶段有相应康复训练,早期1-2周进行手指屈伸、肩部和肘部肌肉等长收缩;中期2-4周开展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训练;后期4周以上进行力量、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康复中定期复查,异常及时就医。
肩部和肘部肌肉等长收缩:进行肩部和肘部肌肉的等长收缩,即肌肉收缩但关节不产生活动。比如,肩部肌肉等长收缩时,可保持肩部用力下压的姿势,持续5-10秒后放松,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肘部肌肉等长收缩可通过弯曲肘部,使肱二头肌等收缩,同样持续5-10秒后放松,每组10-15次,每天3-4组。不同年龄患者的收缩强度需依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儿童和老年患者更需轻柔操作。
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2-4周)
腕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增加腕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可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桡侧偏和尺侧偏活动。屈伸活动时,缓慢将手腕向上抬起(背伸)和向下弯曲(掌屈),桡侧偏是向大拇指一侧偏移,尺侧偏是向小拇指一侧偏移,每个方向每次保持10-15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训练,防止因血液循环问题影响康复;对于肥胖患者,要考虑到体重对关节的压力,适当调整活动幅度和强度。
前臂旋转活动:进行前臂的旋转活动,包括旋前和旋后。旋前是手掌向下转动,旋后是手掌向上转动,每次旋转尽量达到最大范围,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平稳,避免突然用力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伤。
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4周以上)
力量训练:逐渐增加手部和前臂的力量训练,可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从较轻的阻力开始,逐渐增加阻力,每次握力训练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还可进行前臂的抗阻旋前旋后训练,借助弹力带等进行,增加肌肉力量。对于儿童患者,可选择适合其力量的儿童专用握力器等进行训练;对于老年患者,力量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进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训练,如穿衣、梳头、写字等,逐渐恢复手部的精细动作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方法,避免再次损伤骨折部位。例如,穿衣时可先将患侧手臂慢慢穿入衣袖,然后再穿健侧手臂,动作要缓慢平稳。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可能需要更早地进行与工作相关的活动适应性训练,但要确保在康复良好的基础上进行。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康复进展,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如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