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的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包括局部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治疗、保持口腔清洁(不同年龄方式不同)、改善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母亲乳头及人工喂养奶瓶奶嘴清洁消毒)、增强免疫力(婴儿靠母乳喂养、儿童靠合理饮食),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有特殊温馨提示。
一、局部药物治疗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制霉菌素混悬液是较为常用的药物,可将其涂擦在患儿口腔患处,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
二、保持口腔清洁
年龄较小婴儿:在每次喂奶前后,用温水浸湿的纱布轻轻擦拭婴儿的口腔黏膜,包括牙龈、舌面等部位,清除口腔内的奶渍等残留物质,因为残留的奶液容易滋生白色念珠菌,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减少白色念珠菌的繁殖环境。
年龄稍大儿童:鼓励儿童使用淡盐水漱口,淡盐水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能够帮助清洁口腔,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三、改善喂养方式
哺乳母亲: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在喂奶前应注意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每次喂奶后可以用清水轻轻擦拭乳头,避免乳头携带白色念珠菌传染给婴儿。
人工喂养: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清洁消毒。奶瓶和奶嘴每次使用后都应进行清洗,可通过煮沸消毒等方式,一般煮沸10-15分钟能够有效杀灭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
四、增强免疫力
婴儿:对于婴儿来说,保证充足的母乳喂养是很重要的,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提高婴儿对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
儿童: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增强免疫力,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苹果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蛋白质是机体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早产儿:早产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生鹅口疮时更需要谨慎处理。在进行口腔清洁和药物使用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对早产儿的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如吃奶情况、精神状态等,因为早产儿对感染的耐受能力较差,一旦鹅口疮病情有变化需及时就医。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果儿童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发生鹅口疮时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情况。例如,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儿童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这类儿童的机体免疫力较差,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对其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