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腱鞘因机械性摩擦等致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常见于手和腕,表现为疼痛等,可保守或手术治疗;腱鞘囊肿是关节部腱鞘内囊性肿物,发病机制不明,表现为皮下肿物,可保守或手术治疗,两者在多方面有不同,需准确鉴别诊断和合理治疗。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黏液性变性或局部慢性劳损、外伤等有关,好发于腕背、足背等部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
临床表现
腱鞘炎: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压痛、关节活动受限,如屈肌腱腱鞘炎可出现“弹响指”或“扳机指”,即手指屈伸时出现弹响,严重时手指屈伸活动困难。不同部位的腱鞘炎有其特定表现,腕部腱鞘炎可出现腕部疼痛、肿胀,活动腕关节时疼痛加剧。
腱鞘囊肿:一般表现为皮下浅表的半球状隆起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或有囊性感,多无明显疼痛,少数可有酸痛感,肿物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乒乓球。囊肿生长缓慢,有的可自行消退,有的则持续存在或逐渐增大。
诊断方法
腱鞘炎: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观察患者手部或腕部的症状表现,进行局部压痛、关节活动度等检查来初步诊断,必要时可结合超声检查,超声可清晰显示腱鞘的增厚、肌腱的肿胀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腱鞘囊肿: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典型的腱鞘囊肿表现为皮下的囊性肿物,通过触诊可感知其囊性感。有时为了与其他疾病鉴别,可能会进行X线检查,X线检查一般无特异性表现,但可排除骨骼病变等。
治疗与预后
腱鞘炎: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有休息、制动、局部热敷、按摩、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但需谨慎使用,尤其儿童应避免滥用)局部封闭注射等。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对肌腱的卡压。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影响关节功能。
腱鞘囊肿: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采用挤压法,即用力将囊肿挤破,使其自行吸收,但有复发的可能;也可通过穿刺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然后加压包扎,但同样有复发风险。手术治疗适用于囊肿较大、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手术切除囊肿复发率相对较低。腱鞘囊肿一般预后较好,部分可自行消退,但也有复发的情况。
总之,腱鞘炎和腱鞘囊肿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等方面均有不同,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