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衣高血压是患者诊室测压高、家中自测正常的特殊高血压状态,与心理、神经内分泌因素相关,诊断需诊室和家庭血压监测,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老年人要重视家庭监测,儿童青少年要营造轻松测压氛围,女性结合生理阶段管理,有基础病史人群需更密切监测。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心理因素:患者在医生诊室这种特定环境下,由于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例如,长期处于紧张医疗环境中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心理应激下的血压反应。
神经内分泌因素:在诊室环境中,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使得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而在家中相对放松的状态下,交感神经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血压也就恢复正常。
诊断相关要点
诊室血压测量:通常采用标准的血压测量方法,在医生诊室安静环境下,多次测量血压值高于正常范围(一般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家庭血压监测:患者在家中按照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测量血压值正常。家庭血压监测一般要求非同日测量多次,通常认为家庭收缩压<135mmHg和舒张压<85mmHg为正常范围。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较差,白大衣高血压可能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产生潜在影响。需要更加关注其在家中的血压情况,因为长期的诊室高反应可能累积对器官造成损害。建议老年人除了定期在诊室测量血压外,要重视家庭血压的自我监测,以便更全面了解自身血压状况。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出现白大衣高血压相对较少,但也需关注。其心理因素可能与学习压力、对医疗环境的陌生感等有关。要注意在测量儿童血压时,营造轻松的氛围,减少儿童的紧张情绪,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血压情况。如果发现有白大衣高血压倾向,要引导儿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作息、适当运动等,预防发展为真正的高血压。
女性: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如孕期、更年期等,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孕期女性激素变化较大,可能使交感神经活性等发生改变,增加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可能出现血压调节方面的变化。对于女性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要结合其生理阶段特点进行综合管理,关注心理状态的调整,因为心理因素在女性白大衣高血压中可能更为突出。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白大衣高血压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进展。例如,有冠心病基础的患者,诊室血压升高可能增加心肌缺血等风险。这类人群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血压,除了诊室和家庭血压监测外,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等,以全面评估血压情况,采取更合适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