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滑囊炎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多方面进行。病史采集要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包括局部外观、压痛和活动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超声和MRI,分别从不同角度提供信息;实验室检查的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可辅助判断炎症情况,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生活方式相关: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过度运动、外伤史、长期久坐或久站等情况。过度运动可能导致髋关节周围滑囊过度摩擦,如长跑、舞蹈等剧烈运动爱好者易出现;外伤可能直接损伤滑囊引发炎症;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导致髋关节局部压力改变,也可能诱发滑囊炎。
病史询问:询问既往是否有髋关节疾病史、感染性疾病史等。既往髋关节疾病可能使滑囊处于相对敏感状态,感染性疾病可能通过血行或直接蔓延影响髋关节滑囊。
体格检查
局部外观检查:观察髋关节周围有无红肿、畸形等情况。若有红肿,提示炎症较明显;畸形可能提示存在underlying结构性问题同时合并滑囊炎。
压痛检查:确定滑囊的具体位置并检查压痛情况,不同部位的滑囊炎有相对固定的压痛区域。例如大转子滑囊炎时,在大转子部位有明显压痛;髂耻滑囊炎时,腹股沟区有压痛等。
活动度检查:检查髋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范围,了解是否存在活动受限及受限程度。滑囊炎患者常因疼痛导致髋关节活动受限,通过活动度检查能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观察髋关节骨质情况,排除骨折、骨质破坏等情况,但对于早期滑囊炎,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它主要是从骨骼结构方面提供信息,帮助排除其他骨骼相关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髋关节周围滑囊的情况,可发现滑囊是否增厚、有无积液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的特点,对于诊断滑囊炎积液情况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一些表浅滑囊的观察较为准确。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诊断髋关节滑囊炎较为敏感的方法。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滑囊的形态、积液情况以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能发现早期的炎症改变等,对于鉴别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例如能明确滑囊内积液的量、周围组织有无水肿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部分滑囊炎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因为非感染性滑囊炎时血常规也可能无明显异常改变。
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这两项指标常用于评估体内炎症状态。滑囊炎患者如果处于活动期,血沉可能增快,C反应蛋白可能升高。但要注意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这两项指标异常,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例如感染性滑囊炎时这两项指标升高往往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