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与宫外孕均好发于育龄女性,黄体破裂因黄体囊肿腔内出血多或外力致自发破裂,表现为突发一侧下腹疼痛等;宫外孕是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典型为停经后腹痛与阴道流血;体征检查上两者有不同表现;诊断鉴别需结合多方面,特殊人群中育龄及有基础疾病者需注意相关情况。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黄体破裂:正常情况下,卵巢排卵后形成黄体,黄体可使卵巢表面出现一层薄膜破裂出血。如果黄体囊肿腔内出血较多,压力增大,就可能发生自发破裂。另外,外力作用(如剧烈运动、性生活、腹部受到撞击等)也可能促使黄体破裂。好发于育龄女性,常在月经中后期发病。
宫外孕:即异位妊娠,是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主要是由于输卵管炎症等原因导致输卵管管腔不通畅或蠕动异常,使受精卵运行受阻,停留在输卵管内着床发育。各年龄段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可能发生,有输卵管炎症病史、输卵管手术史等的女性发生宫外孕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
黄体破裂:患者多有突发的一侧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为隐痛,部分较为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阴道流血量较少,如出血较多时可有头晕、乏力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宫外孕:典型表现为停经后腹痛与阴道流血。腹痛常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突感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阴道流血量一般较少,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
三、体征检查
黄体破裂:妇科检查时患侧附件区有压痛,宫颈举痛可有,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超声检查可见一侧附件区有低回声区。
宫外孕:妇科检查时宫颈举痛明显,输卵管妊娠时可在子宫一侧触及边界不清、有压痛的包块。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超声检查可见子宫旁有低回声区,若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
四、诊断鉴别
黄体破裂:结合病史(如月经周期、有无外力因素等)、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超声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需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疾病鉴别。
宫外孕: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超声等检查综合诊断,需与流产、急性输卵管炎等疾病鉴别。
特殊人群提示
育龄女性:无论是黄体破裂还是宫外孕,都可能对生育功能产生影响,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出现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等情况时,要高度警惕宫外孕可能,同时黄体破裂也需及时明确诊断并处理,以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有输卵管炎等可能导致宫外孕的基础疾病的女性,更应注意定期体检,关注生殖系统健康,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尽早发现和处理。而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可能增加黄体破裂出血风险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黄体破裂的因素,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