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是中医肾精气阴阳不足统称,含多种类型,肾阴虚是其具体证型。肾虚整体表现多样,肾阴虚有特定表现;病因上肾虚由多种因素致,肾阴虚多因久病、温热病后期等;舌脉表现不同;治疗原则各异,特殊人群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调理各有特点。
肾阴虚是肾虚的一种具体证型,是指肾脏阴液不足,虚火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症状表现
肾虚:整体表现多样,肾气虚者常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量多等;肾精不足者小儿可见生长发育迟缓、成人可见早衰、生殖功能减退等表现,如小儿囟门迟闭、智力动作发育迟缓,成人发脱齿松、耳鸣耳聋、健忘恍惚、性功能减退等。
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而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即手脚心、心胸感到发热)、潮热盗汗(午后或夜间有低热,睡眠中出汗)、咽干颧红、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等。
病因方面
肾虚: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房劳过度、久病伤肾等都可能导致肾虚。例如,先天肾脏功能较弱的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精气逐渐衰减;频繁的性生活或过度手淫等房劳过度情况,会耗伤肾中精气;患有慢性疾病且长期不愈,也会损伤肾脏功能。
肾阴虚:多因久病耗伤,如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疾病导致阴液耗损;温热病后期,耗伤阴液;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等使阴液暗耗,从而导致肾阴虚。比如,长期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阴液亏损,进而发展为肾阴虚;长期情绪抑郁、易怒,会导致肝郁化火,火热耗伤阴液,也可能引发肾阴虚。
舌脉表现
肾虚:肾气虚者舌淡,脉弱;肾精不足者小儿舌淡苔白,成人舌淡少苔,脉细弱。
肾阴虚: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脉搏跳动快,且按之细数)。
治疗原则
肾虚:根据不同的细分类型有不同治疗原则,肾气虚以补肾益气为主;肾精不足以补肾填精为主等,一般会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综合手段,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等。
肾阴虚:以滋阴降火为治疗原则,常使用六味地黄丸等滋阴补肾的中药进行调理,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等。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出现肾虚相关表现,多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有关,应注重从调理脾胃等后天之本入手,因为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过多食用生冷油腻食物等易影响脾胃功能进而波及肾脏;对于妊娠期女性出现肾阴虚情况,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因为妊娠期间身体负担加重,需要更加精心地调养阴液,可通过适当的饮食调理,如多食用银耳、百合等滋阴食物;老年人出现肾虚或肾阴虚时,由于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在调理时要兼顾补益和温和,避免使用过于峻烈的药物,可通过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等,增强体质来辅助调理肾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