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呈大叶性分布,分期包括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病变肺叶肿胀、暗红,有相应表现及不同人群特点)、红色肝变期(发病3-4天,肺叶进一步肿大、暗红、质实,有咳铁锈色痰等表现及不同人群特点)、灰色肝变期(发病5-6天,肺叶肿大、由红变灰白、质实,有相应表现及不同人群特点)、溶解消散期(发病1周左右,肺组织变软恢复,有相应表现及不同人群特点),分期对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期患者可有高热、咳嗽等表现,因病变范围较小,肺功能影响不大,体征可能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此期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等情况;老年患者则可能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变化相对隐匿,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红色肝变期:发病第3-4天,病变肺叶进一步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故称红色肝变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纤维素性渗出液,其中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巨噬细胞。此期患者咳铁锈色痰,是因为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随痰液咳出。胸部体征可有肺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儿童患者在红色肝变期可能因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困难,需协助其排痰;老年患者肺功能储备差,可能出现低氧血症,要注意评估血氧饱和度。
灰色肝变期:发病第5-6天,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由红色逐渐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变期。镜下见肺泡腔内渗出物继续增加,充满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红细胞大多溶解消失,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此期患者咳痰量增多,铁锈色痰消失,可咳出黏液脓痰。胸部体征同红色肝变期类似,仍有肺实变体征。儿童患者此期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堵塞;老年患者要警惕肺部感染加重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需加强病情监测。
溶解消散期:发病后1周左右进入此期,病变肺组织质地变软,病灶区域肺组织逐渐恢复正常。镜下见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肺泡巨噬细胞增多,纤维素被溶解,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增多。此期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症状明显改善。儿童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注意休息和后续肺功能的恢复;老年患者在恢复期要注意营养支持,促进机体修复,同时要预防再次感染。
大叶性肺炎的分期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分期的病理改变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医生可根据分期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