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炎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病毒感染(如肠道病毒、腺病毒等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心肌)、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白喉杆菌、念珠菌、弓形虫等感染累及心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紊乱攻击心肌)、药物和毒物(抗肿瘤药、一氧化碳、铅等损伤心肌引发炎症)。
感染途径: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人体,然后经血液循环到达心肌。例如,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病毒可在呼吸道局部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循环,进而侵袭心肌。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而引发心肌炎。
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也可能引发急性心肌炎,如白喉杆菌,其产生的外毒素可影响心肌;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风湿热也可累及心肌,导致风湿性心肌炎。白喉杆菌感染人体后,其产生的外毒素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心肌,干扰心肌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真菌感染:较少见,当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时,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等,可能会发生真菌感染并累及心肌,引发真菌性心肌炎,例如念珠菌、曲霉菌等感染。
寄生虫感染:如弓形虫感染,可通过母婴传播或接触含有弓形虫的污染物等途径感染人体,然后侵犯心肌,引起弓形虫性心肌炎。孕妇如果感染弓形虫,可通过胎盘将寄生虫传给胎儿,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肌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关疾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并发急性心肌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的疾病,患者体内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攻击自身的组织器官,包括心肌,导致心肌炎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女性,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其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等可诱发疾病发作,进而累及心肌引发心肌炎。
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心肌炎的机制主要是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心肌组织识别为外来异物,从而启动免疫攻击,引起心肌的炎症反应。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参与其中,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等,损伤心肌细胞。
药物和毒物
药物: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急性心肌炎的不良反应,如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等)、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等)。阿霉素具有心脏毒性,其可能通过产生氧自由基等机制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炎症等病变。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不同,儿童由于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使用这些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时更易受到影响。
毒物:某些毒物接触也可引发急性心肌炎,如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心肌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影响心肌的氧供应,导致心肌缺氧、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反应;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等,重金属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的病理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