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需从伤口护理、饮食、休息与活动、病情监测、预防感染及按时复诊等方面进行护理,包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与保护、保证营养均衡及控制盐分、保证充足休息并逐渐增加活动量、监测生命体征与症状、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及注意个人卫生、按时复诊了解心脏恢复情况。
一、伤口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术后伤口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按医嘱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若为小儿患者,要防止其抓挠伤口,因为小儿皮肤娇嫩且自控能力差,抓挠易导致伤口感染,影响愈合。
2.注意保护伤口:避免剧烈活动牵扯伤口,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尽量减少其哭闹等增加腹压的行为,防止伤口裂开。
二、饮食方面
1.营养均衡: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以促进身体恢复。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机体修复,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维生素可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获取。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要保证奶量摄入充足且营养均衡,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合理调配奶的浓度等。
2.控制盐分摄入:减少盐分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防止引起水肿等情况。例如,避免给患儿食用腌制食品等。
三、休息与活动
1.充足休息:保证患儿有充足的睡眠,休息环境要安静舒适。年龄较小的患儿需要较多的睡眠时间来促进身体生长和恢复,一般每天睡眠时间要保证在12-16小时左右。
2.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根据患儿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初期以卧床休息为主,病情稳定后可逐渐进行室内活动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活动时若出现不适如气促、乏力等要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玩耍,根据其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强度。
四、病情监测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若体温异常升高、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急促等,可能提示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对于婴幼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等特点,更要频繁观察体温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要尽快处理。
2.观察症状变化: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若有异常及时复诊。例如,口唇发绀可能提示缺氧情况加重,需要引起重视。
五、预防感染
1.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术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要尽量避免带患儿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等,更要做好防护。
2.注意个人卫生:教育患儿(若能配合)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家长要帮助幼儿做好日常卫生护理。
六、按时复诊
严格按照医嘱按时带患儿复诊,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脏超声等,以了解心脏恢复情况,医生可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后续治疗和康复方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复诊的频率和具体检查项目可能会有所不同,要遵循医生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