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根据感染时期可分为宫内、分娩过程中、产后感染性肺炎。宫内感染性肺炎是孕妇感染病原体经血行传播至胎盘再入胎儿血液循环致肺部感染,胎儿胎龄小易发病;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可因胎儿吸入产道受污染分泌物或分娩环境器械污染所致,产妇孕期卫生影响风险;产后感染性肺炎可经呼吸道接触感染源或医源性侵入性操作感染,早产儿、有先天性基础疾病新生儿易发病需加强护理。
一、宫内感染性肺炎
(一)病原体来源
孕妇在孕期受到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病原体可通过血行传播至胎盘,再经脐带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感染肺部。例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李斯特菌等都可引发宫内感染性肺炎,孕期母亲若感染风疹病毒,胎儿感染风险较高,病毒可在宫内通过血液循环侵犯肺部组织。
(二)年龄因素影响
胎儿在宫内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弱,一旦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就容易引发肺炎。胎儿的胎龄越小,免疫系统越不完善,发生宫内感染性肺炎的风险相对越高。
二、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
(一)产时感染病原体途径
1.产道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若产妇产道内存在病原体,如B族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胎儿可能吸入受污染的产道分泌物而感染肺炎。例如产妇产道B族链球菌定植,胎儿经产道时吸入含有该菌的分泌物,就可能引发肺部感染。
2.分娩环境因素:分娩时的医疗操作器械消毒不严格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胎儿感染。比如产程中使用的吸引器等器械被病原体污染,胎儿接触后可能感染肺部。
(二)性别与生活方式关联
一般来说性别对此类感染性肺炎的直接影响不大,但产妇的生活方式如孕期卫生状况等有影响。若产妇孕期不注意产道卫生,产道内病原体定植增多,胎儿分娩时感染风险增加。
三、产后感染性肺炎
(一)病原体侵入途径
1.呼吸道途径:新生儿出生后,接触感染源,如家人患有呼吸道感染,通过密切接触将病原体传播给新生儿,病原体经呼吸道侵入肺部引发肺炎。例如家人患感冒,其携带的流感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新生儿,新生儿吸入后感染肺部。
2.医源性感染:新生儿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如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若器械消毒不彻底或医护人员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病原体可侵入新生儿肺部导致感染。比如新生儿因病情需要使用呼吸机,若呼吸机管道消毒不规范,就可能引发肺部感染。
(二)病史与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有先天性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的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发生产后感染性肺炎。对于早产儿,其肺部发育尚不完善,呼吸道清除病原体能力弱;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感染后更易累及肺部。因此这类特殊新生儿需要更加严格的护理,如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