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连续3个及以上异位心搏,分单形性等类型,处理包括一般处理(识别评估、让患者休息)、药物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者选合适药物,不稳定者电复律)、特殊人群处理(儿童和老年有不同特点及处理方式),还需通过积极治基础病、避免诱发因素来预防。
一、室性心动过速的定义与分类
室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特殊传导系统或者心室肌的连续3个及3个以上的异位心搏。可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
二、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措施
(一)一般处理
识别与评估:首先要快速识别室性心动过速,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同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血压、呼吸等情况。若患者意识清楚、血压正常,可先尝试一些非药物的初步处理。
让患者休息:让患者停止活动,安静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
(二)药物治疗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选用利多卡因等药物,但需严格遵循药品的适应证等。不过在实际临床中,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胺碘酮等药物,胺碘酮对多种心律失常有效。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出现休克、肺水肿等表现,应立即进行电复律,这是最有效的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通过高能电脉冲瞬间纠正心律失常。
(三)特殊人群处理
儿童患者:儿童室性心动过速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特别谨慎处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儿童室性心动过速可先尝试药物治疗,如使用腺苷等,但要严格按照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情况来选择。若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立即进行电复律,且电复律的能量选择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等因素合理调整,一般起始能量可选择2-4J/kg。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变化,因为儿童对心律失常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处理室性心动过速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选择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老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药物选择要权衡利弊,而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老年患者,电复律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要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和对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的耐受评估。
三、室性心动过速的预防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冠心病,控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因为心肌缺血是导致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有心肌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
避免诱发因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饮酒、吸烟等诱发因素。对于有室性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保持心态平和。
总之,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流动力学状态、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采取相应的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