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肺炎又称休克型肺炎,由毒力强的病菌感染致微循环障碍等引发,有急骤起病等全身、呼吸及休克表现,通过病史、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诊断,治疗包括抗感染、抗休克及对症支持,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等。例如肺炎链球菌可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内毒素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介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微循环障碍。
发病机制: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肺部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使小血管痉挛,而后转为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同时,炎性介质的释放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缺氧,若不及时纠正,可导致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患者有高热或体温不升、寒战、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现。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精神状态改变更为明显,如烦躁、嗜睡等;老年人可能症状不典型,体温不高但全身状况差。
呼吸系统症状:原有肺炎症状加重,如咳嗽、咳痰、胸痛等,部分患者呼吸急促,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休克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以上)、尿量减少等。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诊断要点
病史:有肺炎相关病史,近期有感染诱因。
临床表现:符合上述全身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及休克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培养可能发现病原菌;血气分析提示缺氧和酸碱平衡紊乱;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胸部X线或CT可见肺炎病灶。
治疗原则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
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或胶体溶液,以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维持有效血压;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对症支持治疗:吸氧改善缺氧,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给予氧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等指标变化。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中毒性肺炎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呼吸、心率等。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在选用抗生素时要考虑药物的代谢特点,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严重损害的药物。同时,儿童补液要注意速度和量,防止因补液过快导致心衰等并发症。
老年人: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疾病的管理,选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对基础疾病的影响。补液时要监测心功能,防止出现心功能不全。老年人休克时对血压下降的耐受能力差,要更早、更积极地进行抗休克治疗,密切监测血压、尿量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